教師國際合作與交流
學校設立國際合作與交流基金,資助教師出國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在華舉辦高水平國際會議、學科骨干教師短期海外學術合作交流、科研人員國際溝通能力提升培訓等項目;支持已成規模、影響力較大的院系國際化特色項目,鼓勵院系打造特色品牌;同時依托國家項目支持和增設校內培育項目,廣泛邀請創新學科領軍人才、拔尖創新青年人才及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茨獎獲得者等國際學術大師來校訪問講學,做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
首頁 / 外事處/港澳臺辦公室 / 交流簡介
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在新冠肺炎疫情重塑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我國外部發展環境更加錯綜復雜的特殊背景下,為進一步提升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建設水平,持續引入國際優質教育資源,擴大學校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的賀信精神,結合2020年6月份《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按照學校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雙一流”建設和國際合作戰略研討會的具體部署,進一步對接國家戰略,加強高端引領,借鑒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教育理念和發展模式,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全面提升學校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知名度。
我校已經與49個國家、地區的293所大學及機構簽署了535個協議,連續10年國家留學基金委CSC公派留學人數排名全國簽約高校前列,合作范圍遍及全球。我校加入“中英大學工程教育與研究聯盟”、“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北極大學聯盟”等聯盟機構;定期主辦“中澳大學教學峰會”,定期參加“中歐、中日、中韓、中英、中俄等大學校長論壇”等活動,不斷發出哈工大聲音,持續提升學校海外影響力。
我校開始實施“世界頂尖大學戰略合作計劃”,設立“本科生出國交流獎學金”,百年校慶期間共有106所境外知名大學校長(專家)專門發來祝賀視頻。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習近平主席和智利總統米歇爾·巴切萊特見證了《大唐電信國際技術有限公司、哈爾濱工業大學與智利康賽普西翁大學關于建設ICT聯合實驗室的諒解備忘錄》的簽署。
響應與服務國家“北極戰略”,利用我校環境、建筑、土木、空間科學等具有鮮明寒區特色與工程特點的學科優勢,積極參與北極地區國際合作與研究。2018年至今,我校將極地研究納入重點推進工作,加入“北極大學聯盟”,舉辦極地國際暑期學校、中俄極地研討會等系列活動,組建了“極地研究院”,設立北極大學聯盟在亞洲唯一的培訓中心——“北極大學聯盟-哈工大培訓中心”,這表示北極大學聯盟通過哈工大向北極國家之外的世界打開了大門。
學校聯合C9、E9聯盟成員,于2011年牽頭成立了“中俄工科大學聯盟(ASRTU)”,開創了中俄同類高校聯盟先河,并納入國家“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框架。聯盟中匯聚中俄工科精英大學67所,其中正式成員學校54所、觀察員學校13所。聯盟成立以來,中俄高校間互派交換學生4449人次,累計舉辦70場中俄科技人文交流活動,參與交流的師生突破79402人次。
學校與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積極謀劃、共同籌建中俄聯合校園項目。先后聯合建立等離子體物理應用技術、生態環境、中東鐵路文化遺產保護、法學等4個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圣大駐哈工大代表處和圣大哈爾濱畢業生協會。在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由國務院副總理、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中方主席孫春蘭與俄羅斯副總理、委員會俄方主席戈利科娃共同見證,我校與圣彼得堡國立大學簽署《關于共同在哈爾濱舉辦高等教育合作機構“哈工大圣彼得堡中俄聯合校園”備忘錄》。2020年6月7日,中俄聯合校園奠基儀式隆重舉行,開啟中俄高等教育合作交流新篇章。數學、物理及化學三個專業方向的本科層次合作辦學已進入后續談判階段。未來,中俄聯合校園將發揮“高、精、特”的立足優勢,成為定位清晰、特色鮮明、創新發展的高水平教學科研基地。
近五年,我校師生出國(境)人次穩步增長,達到年均4千人次以上,來華留學生人數年均近4千人。2019年,共派出2015名學生赴境外大學交流學習,其中赴世界排名前200高校學習86人,國家留學基金委CSC公派出國356人,資助學生交流出訪團組10個,更好地拓展學生的國際化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哈工大學生國際交流協會(HICA)、哈工大國際學生服務中心(HCC)等校內學生組織舉辦的各類語言講座、留學訪談、外語角、中外文化周、校園英語沙龍等多個項目成為校園中耳熟能詳的“品牌”。學校還舉行了“留動哈工大——中外學生陽光趣味運動會”、“哈工大星-中外優秀學生夏令營”、“世界手牽手-中外學生文藝晚會”、“國際嘉年華”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中外學生交流活動。
在中外師生共同參與下,校園國際化氛圍更加濃厚,學生也因此獲益。我校學子獲得第二屆“留動中國”來華留學生全國總決賽冠軍、全美模聯大會和俄羅斯遠東模擬聯合國大會“杰出代表團”、“榮譽代表團”等獎項;獲得第九屆世界合唱比賽兩項金獎;在國際頂點設計大賽、美國摩天大樓設計競賽、美國D3自然系統設計競賽、首屆國際東盟創客大賽、西班牙“自然”國際競賽、國際建造節等國際大賽上榮獲一等獎。
280位教師擔任國際學術組織和國際期刊編委會的重要職務,其中周玉院士擔任國際陶瓷聯盟秘書長;謝禮立院士擔任國際強地震學學會主席、國際地震工程協會副主席等職務,被推薦為由全世界25名頂尖專家組成的聯合國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和“國際減災十年”特設專家組專家,李惠教授當選國際結構控制與監測學會(IASCM)理事長,馬軍教授獲2016英國皇家化學會“可持續發展水獎”,成為首位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學者。
重點發揮學院在國際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積極推動教師與更多世界一流大學和學術機構開展可持續、高水平、深層次的科研合作與學術交流,以期在實現學校教師“國際刊物有文章、國際組織有位置、國際會議有聲音、國際合作有伙伴”的基礎上,進一步達到“能開展高水平人才聯合培養、能牽頭科學研究國際聯合攻關、能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能提高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的更高要求。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踐行習總書記給北京科技大學巴基斯坦留學生回信和哈工大百年校慶賀信精神,落實好42號令和50號文,我校來華留學生工作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留學中國計劃”指導下,推進國際學生培養質量和層次,加強趨同化管理,以“一中二建三提升”為抓手,即緊密圍繞“大力發展學位生”一個中心,不斷加強來華留學生管理隊伍和對外漢語師資隊伍建設,不斷實施來華學位留學生培養與管理提升工程、來華留學生校園多元文化與學校國際化氛圍提升工程、來華留學工作可持續發展提升工程,凝煉和打造來華留學教育“三個功夫”:行業精英與專業學術功夫、工大情懷與中國語言文化功夫、國際視野與跨文化交際功夫,努力實現“讓不知道哈工大的外國學生了解哈工大,讓了解哈工大的外國學生留學哈工大,熱愛哈工大,學在哈工大”。?
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學校啟動了“一帶一路”智庫人才留學生培養項目,“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碩士班和“中蒙俄大學聯合暑期校園”項目,吸引了一批“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優秀學子來校學習。
?2019年,共有來自128個國家的3904名各類長短期留學生在我校就讀,學位生1926名,碩博率達54.6%,其中,“一帶一路”沿線42個國家2353名留學生,學位生1032人,碩博率67.4%。同時,我校積極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留學生活動,國際嘉年華、“世界手牽手”中外學生文藝晚會、感知中國-太陽島國際“材子”論壇、 “留動哈工大”中外學生陽光趣味運動會、“哈工大星”中外優秀學生夏令營等活動已打造成哈工大中外學生活動品牌,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項目名稱 | 哈爾濱工業大學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合作舉辦管理信息系統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 ||
辦學地址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西大直街92號 | 法定代表人 | 周玉 |
中外合作辦學者 | 中方: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外方: University of Arizona (Tucson), USA(美國亞利桑那大學) | |||
辦學層次和類別 | 外國碩士學位教育 | 學制 | 1.5年 |
每期招生人數 | 60人 | 招生起止年份 | 2020年-2022年(每年1期) |
招生方式 | 自主招生 | ||
開設專業或課程 | 管理信息系統 | ||
頒發證書 | 中方:無 | ||
外方:Master of Science i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管理信息系統理學碩士學位) | |||
審批機關 | 教育部 | ||
批準書編號 | MOE23US1N20192028N | ||
批準書有效期 | 2024年12 月31 日 | ||
備注 |
項目名稱 | 哈爾濱工業大學與俄羅斯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合作舉辦環境生態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 | ||
辦學地址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西大直街92號 | 法定代表人 | 周玉 |
中外合作辦學者 | 中方: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外方: Bauman Moscow State Technical University, Russia(俄羅斯莫斯科鮑曼國立技術大學) | |||
辦學層次和類別 | 本科學歷教育 | 學制 | 5年 |
每期招生人數 | 30人(由哈爾濱工業大學通過招生計劃增量安排) | 招生起止年份 | 2021年—2025年(每年1期) |
招生方式 | 納入國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計劃,參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入學考試,并符合相關招生錄取規定和要求 | ||
開設專業或課程 | 環境生態工程(專業代碼:082504H) | ||
頒發證書 | 中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 | ||
外方:Диплом бакалавра(學士學位證書)(赴境外學習兩年者) | |||
審批機關 | 教育部 | ||
批準書編號 | MOE23RU2A20212128N | ||
批準書有效期 | 2030年12月31日 | ||
備注 |
項目名稱 | 哈爾濱工業大學與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合作舉辦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本科教育項目 | ||
辦學地址 |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西大直街92號 | ||
中外合作辦學者 | 中方: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外方: University of Sydney,Australia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 | |||
辦學層次和類別 | 本科學歷教育 | 學制 | 4.5年 |
每期招生人數 | 20人(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年度招生規模內統籌安排) | 招生起止年份 | 2009年—2017年(每年1期) |
招生方式 | 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招生計劃,參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統一入學考試,并符合相關招生錄取規定和要求 | ||
開設專業或課程 |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代碼:080601H) | ||
頒發證書 | 中方: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 | ||
外方:University of Sydney,Australia Bachelor's Degree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本科學士學位證書) | |||
審批機關 | 教育部 | ||
批準書編號 | MOE23AU2A20091012N | ||
批準書有效期 | 2021年12月31日 | ||
備注 |
機構名稱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國際設計學院(英文:Shenzhe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Design,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機構屬性 | 不具有法人資格 |
機構住所 |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深圳大學城哈爾濱工業大學校區 | 法定代表人 | 韓杰才 |
中外合作辦學者 | 中方:哈爾濱工業大學 | 校長或主要行政負責人 | 姚英學 |
外方:Zurich University of the Arts, Switzerland(瑞士蘇黎世藝術大學) | 合作辦學者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報 | 否 | |
辦學層次和類別 | 本科學歷教育、研究生學歷教育 | 學制 | 本科4—5年 碩士研究生2年 |
辦學規模 | 辦學總規模為1200人(在哈爾濱工業大學招生計劃內統籌安排)。本科每年招生180人,碩士研究生每年招生200人。 | 招生起止年份 | 本科生2021—2040年(每年1期) 碩士研究生 2021—2043年(每年1期) |
招生方式 | 本科生: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并按照國家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政策規定執行 碩士研究生:納入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并按照國家碩士研究生招生錄取政策進行錄取 |
||
開設專業或課程 | 本科:工業設計(080205H)、數字媒體藝術(130508H)、建筑學(082801H) 碩士:設計學、城鄉規劃學、建筑學 |
||
頒發證書 | 中方: 本科:哈爾濱工業大學本科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 碩士: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碩士學位證書 |
||
外方: 本科:Bachelor of Arts in Design mit Vertiefung in Industrial Design 工業設計專業藝術學學士學位證書; Bachelor of Arts in Design mit Vertiefung in Visual Media 視覺媒體設計專業藝術學學士學位證書; Bachelor of Arts in Design mit Vertiefung in Architektur 建筑設計專業藝術學學士學位證書 碩士:Master of Arts in Design mit Vertiefung in Design 設計專業藝術學碩士學位證書; Master of Arts in Design mit Vertiefung in Urban Planning 城鄉規劃設計專業藝術學碩士學位; Master of Arts in Design mit Vertiefung in Architektur 建筑設計專業藝術學碩士學位證書 |
|||
審批機關 | 教育部 | ||
許可證編號 | MOE23CHA02DNR20202114N | ||
許可證有效期 | 2045年12月31日 | ||
備注 |
中文網站
http://www.sz8000.com/
英文網站
http://en.hit.edu.cn/
源自哈爾濱工業大學,最后更新時間2019-12-31